第十四章12月8日(三)-《新加坡的日子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几十年过去了,人们对绿色的观念有些淡漠,绿色又不能变成金钱来换取生活必需品。

    如果再过几十年,甚至更多的年份,干旱局面持续变得严重,一抹抹绿色逐渐的退去该怎么办?甚至哪一天彻底消失!能问出这样问题绝不会被人看作是明智的想法,也许会被人们当成傻子,攻击的赖头,但凡有点头脑的人,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,怎么会等到那里失去最后一滴水的时候才想逃出去。或者说最先退去和消失不会是这里的绿色,是在这里生活的人。真要等到那时候,难道不为自己的罪责而感到后悔吗?为什么不在这一抹抹绿色还坚守的时候,继续让这里所有的山都接着变得绿起来。一抹抹的绿难道不是在向人们忠告,同样的树种既然在这里还能活着,那么新生的树种或者其他耐瘠薄植物为什么不能补充上去。当人们为那些繁荣富庶而心羡不得的时候,难道自己生活的家园就再也没有一点能够好起来的希望了吗?

    似乎从远古时代传递下一个声音,“别管活成什么样子,只要能活着,不就挺好吗?”这里的人们自然也就成了秉承这条祖训的忠实信徒,任凭年年四季的轮回,一代又一代的自然更替。死去的没有下多少遗憾,活着的同样也没抱着多大的希望。

    无论外面经济的发展有多么快,那里永远像顽疾一样在牢牢地拖着发展的后腿,难以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,不是说那里的人们不够勤劳,相反那里人们最优胜的天资就是勤劳,及时的把握着农时,庄稼地打理得没有一棵杂草,有时到了春种夏长的时候,老天不会及时的降下雨来,连杂草都失去了生长的活力,更别说指望地里能生出发家致富的财路。

    世界不会因为你的毫无进取而让你平静的生存下去,犹如大海里漂浮的小船,不能说小船只本身一动不动就是安全的,大海的风浪岂能容得小船安安静静地停在那里悠闲自在,一个巨大的风浪掀过来不知把小船带到怎样的劫难中去。

    山洼里心底纯真的人们,为几年不遇的丰收而感到喜悦时,世界早就像掀起狂澜的巨浪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
    仅凭几亩薄田除了能维持吃饱穿暖的基本生存,难以踏上富裕的台阶。一个地区能够富裕起来的当属工业,工业的代表绝不仅仅是挺几个大烟囱,弄得满世界乌烟瘴气。几十年发展下来,人们已经认识到这样的工业带不来多大的好处。想尽办法把单一农业种植发展到乡村旅游业,这样转变堪称是再有利不过的发展。努力打造山清水美的环境,坐在家里等着别人把腰包里的钱塞进自己的腰包。不过,事情绝没有那么简单,世上绝没有人愿意把钱花到即不给自己带来任何快乐,甚至劳心费力又惹来无尽烦恼的事上去。发展工业的最大好处是,使当地人能就近找到活干,赚到工钱能及时的贴补家用。如果工业发展的好,工人工资再挣得多些,那就另当别论了,不但使本地的人赚到钱富裕了起来,还能把外地的人也吸引了过来,其他的行业也跟着得到衍生。

    可这里偏偏物资困乏,没有发展工业的基础。即使有人突发奇想,办个用黄土制砖的砖厂,一准是个好路子,人工便宜,黄土遍地都是,技术跟种庄稼一样没啥难的。准备经营好了再扩大规模,却没想到事实的残酷把完美的计划击落得再无翻身的机会,赔光了自己多年积攒的辛苦钱不算,还背上了一辈子也无法还清的债务。

    生活不能单凭想象,想象中的世界有时只能是一个跟实际相差很远幼稚可笑的故事,现实需要的是冷静的思考,科学的论证。任何天真的想法弄不好是会付出惨痛代价的。

    地下没有矿藏,虽说是农业区农业的产出又及其的偏低。不管是什么人真要是把那里的经济发展起来,算是实实在在的为国家做了大贡献。事实上没有一个人真正做到根治那里贫穷落后的顽症。有人说那里就是缺钱,有了钱就一切都解决了。这个说法简直成了天底下最大的笑话。世上从来没有一个有钱人愿意花没完没了的钱去供养一个穷人,让他过上富裕生活的道理,更何况很多的地方很多人都在过着被穷字死缠不放的日子。

    有一点不可否认,那里的人们真正缺少的是学识,富人也是从贫穷起步的,真正有学识的人,是绝不会甘心自己一直贫穷下去的,他们会凭着吃苦、勤奋去挖掘去探索致富的路子,除非没有机会,有了机会一定牢牢地把握。不会错过哪怕表面可有可无的机会,很多机会表面看上去都是可有可无的。有学识、有头脑的人知道把握机会,创造财富,把到手的财富再源源不断的发展下去。

    赵西海在这样地方出生的时候,跟以前生存环境比起来好多了。最起码有一条像样出山的路。他除了到过县城,三十年几乎没走过太远的路。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?意识里是一片茫然。况且县城跟经济发达的地方比起来,还是一个迟滞不前的样子,又怎能领略到生活在大城里人们的种种好处。生活艰难也罢,缺少较高文化教育也罢。盘根错节的人事情缘,常年在这里生活的习俗早已使人养成了一种固执难改的性格。

    每个人的性格里固然有着很多的缺点,但任何缺点绝不可能胜过在别人遇到伤害的时候,或者别人受到的伤害跟自己有着不可推卸责任的时候,居然缺少那种最基本的同情怜悯,甚至怕使自己利益受到伤害却极力的推卸责任。(之所以称之为缺点,并不存在因利益而蓄意发生的法律不能容忍的行为)。尽管这样的缺点在很多人的身上都容易发生,甚至视为做人的一种精明。但这种精明的存在不知使生活添加了多少灰暗的色彩。

    知道赵西海的人无不承认他是一个很会过日子的人,他的生活也超出了跟他认识的那些人,实际家资富裕程度只能算得上那里普通乡村殷实的户子,跟所在县城一个中产家庭比起来还是相差甚远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