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章 科学生产-《重生八三修道种田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董朋学四五十岁年纪,面相和气,此时微笑道:“自家人随便聊两句,不要太紧张。”

    崔群英长出一口气。

    接下来发言的石亮有样学样,围绕着国家政策之类的,大夸特夸,情况上倒是比崔群英流畅,内容上却不过是后者的重复。

    董朋学笑容收敛:“都是一样政策,一样地方,为什么你们能发挥带头作用,从成千上万的乡亲们脱颖而出?我想听听伱们的具体情况。”

    此话一出,第三位发言的姚照南顿起鸡皮疙瘩,思来想去开始讲述棉花种植的经验,以及全家人为棉花付出何等艰辛的汗水之类。

    虽有些杂乱无章,但却涉及他自身实际,毫无疑问得到董朋学的表扬,还追问几句他们村其他种植户的情况。

    “照南同志讲得很好,基本上讲清楚他家为何成为万元户,王峰同志记得记录,结合实际推广照南同志的经验,帮助姚集乡其他棉花种植户,发展生产。”

    王峰姚照南齐齐答好。

    好学生出现,紧随其后的黄揽、李祥毫无顾忌地抄写答案,董老师诚然给过,但脸上的欣喜之色减少,显然他们的答案并不能让他满意。

    “缘木求鱼。”

    董朋学暗自叹息,他临时起意,突然询问万元户的经验,就是想听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,贴合农业生产一线的东西。

    现在看来,还是得同志们去调研总结,这些优秀代表哪怕成了万元户,也还是处于一种知其然,不知所以然的状态。

    看向最后一位,比前面几个年轻很多,显然这就是田集的罗学云,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好孩娃。

    董朋学看过他的材料,很具有代表意义,不仅起到带头作用,还有带动作用,符合以先带后的重大方针。

    想到这,董朋学略振精神,目光落在罗学云身上,希望他能讲些有价值的东西。

    “请罗学云同志发言。”会议主持点名。

    “咳咳。”

    罗学云下意识咳了两声,旋即发现气氛有些不对,参会人员都在望着自己。

    焅,上罗坡小会开习惯,染上拿捏腔调的毛病。
    第(2/3)页